大暑三候是什么意思_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三候是什么意思_大暑是什么意思大全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大暑三候是什么意思_大暑是什么意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少雨,許多地區(qū)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大暑三候(初候腐草為螢)
腐草為螢。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相傳大暑初候的夜晚,螢火蟲會在腐草殘葉上尋找機會捕食。
大暑三候(二候土潤溽暑)
土潤溽【rù】暑。溽,濕也,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暑,俗稱齷齪,熱是也。大暑二候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是適宜喜水作物生長的時節(jié)。
大暑三候(三候大雨時行)
大雨時行。前候濕暑之氣蒸郁,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大暑伏天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比起“小暑”節(jié)氣,“大暑”二字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會有悶熱的感覺。實際上,大暑這天并不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即便到了立秋節(jié)氣,酷熱的暑氣還是難以散去。
■日本大暑日要灑水?
碰巧在大暑這天去日本旅游的人或許會好奇,明明沒有下雨,可為什么日本人的門前是濕的?原來,日本各地在大暑日會在自家院子里或者門前灑水,日語叫做“打ち水”(うちみず)。最初這是為神經過的道路去污的儀式,而從江戶時代起,開始演變成了消暑降溫的活動。
【豆知識】
夏天聽天氣預報總會聽到播音員說:“今天是夏日”(きょうはなつび),夏日難道不是夏天的意思嗎?事實還真不是如此。原來,只有最高氣溫達到25度才可以 算得上是“夏日”。 天氣預報還有兩個常用詞“真夏日”和“猛暑日”,分別指的是最高氣溫達到30度以上、35度以上的日子
■日本大暑日吃什么?
有多少朋友知道大暑這天同樣也是日本的“天婦羅之日”?大暑日吃天婦羅、立秋前18天的丑日(日語:土用の丑の日)吃鰻魚、8月29日(烤肉之日)吃烤肉并稱“克服苦夏的三大食物紀念日”。
那么,為什么要吃天婦羅呢?
夏季過于炎熱,很多人因適應不了這種氣候而出現頭暈、心慌、出虛汗等身體狀況。天婦羅在日本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日本人相信只要攝取足夠營養(yǎng),一定能克服苦 夏的癥狀。此外,日語里“うちかつ”一詞有“戰(zhàn)勝、克服”的意思,因此傳言稱吃帶有“う”這個讀音的食物更有效果。比如うなぎ(鰻魚)、うめぼし(梅 干)、うどん(烏冬面)等。這種說法看起來并不科學,但鰻魚中的確有著豐富的維他命B1和維他命A,而梅干中所含有的檸檬酸也有緩解疲勞的功效。
桐始結花(きり はじめてはなをむすぶ)
7月23-27日。桐樹一直以來被日本人視為神圣的樹木,初夏開紫色小花,大暑時節(jié)結圓形小粒果實。古時候日本有這樣的風俗:生下女兒的人家會種一顆桐 樹,等到女兒長大嫁人時,砍下桐樹給女兒做家具來當嫁妝。日本皇室用五七桐當做家徽(家紋),日本500元硬幣上的圖案也是桐葉
土潤溽暑(つちうるおうて むしあつし)
7月28日-8月1日。一年中最悶熱潮濕的時候,地面都要滲出水來,濕氣濃重,蒸郁而令人難耐?!颁帷弊质菨駳獾囊馑?。
關于暑熱的說法,除了悶熱的“溽暑”,還有“極暑”、“炎暑”、“酷暑”等說法。
大雨時行(たいう ときどきふる)
8月2日-6日。夏日的傍晚,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打亂了行人的腳步。這個時候的日本常常被臺風光顧,“集中豪雨”(しゅうちゅうごうう)、“夕立”(ゆう だち)等形容雨的詞匯也成了日本夏季的季語。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広重所繪制的《名勝江戶百景》中就有一副描寫夏日雷陣雨的作品——《大はし あたけの夕立》。
大暑三候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 三伏天從哪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