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jié)氣立秋的氣候

柳琪221167 分享 時間:

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立秋這天除了貼秋膘、啃秋、戴楸葉、喝紅豆湯,中國各地還各有不同的習俗。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24節(jié)氣立秋的氣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參考。

24節(jié)氣立秋的氣候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

“初候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1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作為七月的頭一個節(jié)氣,雖然立秋,但炎熱的天氣必須過了處暑到白露時,才會轉涼。換言之,從立秋開始,還會熱一陣子,這段期間大約是三十天。

立秋后,天氣漸漸轉涼,農諺有“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說,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奔戳⑶锸菦鏊竟?jié)的開始。但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在立秋之后,午后的雨水逐漸減少,因此被太陽一曬,往往覺得比大暑時還要難過。

從其氣候特點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區(qū)仍處于炎熱之中。民間形容一種熱得令人十分難受,甚至有刺痛之感的氣候為“秋老虎”,那正是立秋之后的天氣。

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季節(jié)的標準,必須是5天的平均溫度在22度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準,江淮地區(qū)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雖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日較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此外,秋的含義,還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边@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地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

立秋是農家重視的大節(jié)氣。魯東地區(qū)就有“立秋開頭坐一坐,來年春天要挨餓”的俗諺,提醒人們加緊農事勞作,奪取豐收。萊西農諺則說:“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飯。”

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意思是農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若立秋日在農歷六月,則五谷不豐還會歉收。對于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農人來說,立秋的意義可就不僅僅限于吃了。

民間有“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的說法,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后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fā)生干旱。

立秋進補八大禁忌

1、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yǎng)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

2、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么,補什么”,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3、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4、忌虛實不分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5、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6、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7、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后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guī)律甚至便秘。故養(yǎng)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yǎng)”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8、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fā)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jié),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立秋的養(yǎng)生之道,立秋養(yǎng)生要注意飲食、生活起居調養(yǎng),少吃刺激食物,多吃些潤肺食物,另外,進補也要適量。


24節(jié)氣立秋的氣候相關文章:

二十四節(jié)氣立秋的含義

立秋養(yǎng)生注意事項

立秋節(jié)氣的含義是什么

2020年立秋是哪一天

立秋節(jié)氣的由來

立秋是幾月幾日2020

立秋是幾月幾號2020

2020今日立秋節(jié)氣怎么發(fā)說說

您好立秋節(jié)氣朋友圈說說文案2020

2020今日立秋心情說說文案精選

3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