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立春的由來習俗
立春節(jié)氣的由來習俗
立春后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jié)奏和緩的運動,如春游、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以及并不劇烈的球類運動。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立春的由來習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立春的由來
“立春”位居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還是重要的歲時節(jié)日——正月節(ji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jié),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p>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绷⒋浩陂g,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
立春是一個略帶轉(zhuǎn)折色彩的節(jié)氣,雖說這種轉(zhuǎn)折不是十分明顯,但趨勢是天氣開始回暖,最嚴寒的時期基本過去,人們開始聞到早春的氣息。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典籍記載
立春立春,正月節(jié)。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xù)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
東風解凍。凍結于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立春的習俗有哪些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鞭春牛
浙江地區(qū)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
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nèi)。
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jīng)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nèi)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咬春蘿卜、五辛盤等,
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
搶春
這里的“牛土”或“牛紙”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
也就是在土?;蚣埮1淮蛩橹?圍觀的民眾搶得的土塊或紙片。
人們相信,牛土或牛紙可以帶來吉利。因為人們認為春牛是春的象征,
所以爭搶“牛土”或“牛紙”的行為稱為“搶春”。
除了這些習俗,立春時的習俗還有很多,比如游春、報春、躲春、祭拜太歲、迎句芒神等等。
立春的風俗
走馬:立春習俗中的走馬就是跑馬,即騎馬,盛行于唐玄宗時。
當時有人因此說道:“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
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勢的緣故,大多喜好騎馬。
春臺戲:各地民間舉行種.種娛樂活動,用以迎接春氣,預兆豐牽。
人們在開曠之處搭臺,聚資請戲班表演,祈福農(nóng)祥,
稱為春臺戲‘賣春困立春過后,天氣漸漸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隨睡,
易于徽惰。兒童于立春當日應特別早起,高呼:“賣春困!”用以振作精神。
宋朝陸游有《歲薯》之詩:“從今春困不須賣,睡到日高三丈時?!?/p>
鞭春:現(xiàn)在,城里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一些農(nóng)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
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zhuǎn)三圈,
舊說可以不患癥病,今已成為娛樂。立春日,村里推選一位老者,
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nóng)事開始。然后眾村民將泥牛打爛,
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nóng)田。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節(jié)氣,
是春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ji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陸續(xù)開始。
它作為我們的第一個節(jié)氣,我們不應該只是知道它是立春,
我們還應該多多了解立春的由來,以及立春的風俗和習俗。
有關立春的由來習俗相關文章:
★ 立春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