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態(tài)度生命勵志故事

華藝221147 分享 時間:

  生命就是一個長途的旅程,我們要學會快樂而行,不管路途多么遙遠和艱辛,都會是幸福而饒有風味的,因為我們在經(jīng)歷旅途中豐富了自己的人生,讓生命變得更強壯。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態(tài)度勵志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勵志故事1:生命的激情

  她一生中見過的絕大多數(shù)花都在病房里,花開花敗,命運無常。因為她是醫(yī)生。

  記得有一次,一場與死神的搏殺宣告失敗之后,她無意間看到,病人床頭柜上的花竟還在大朵大朵地綻放,仿佛渾然不知死亡的存在,黑色的花蕊像一只只冰冷嘲弄的眼睛。

  她從此不喜歡花。

  然而有一個病人第一次見到她,便送給她一盆花,她沒有拒絕。也許是因為這個病人稚氣、孩子一般的笑容,更可能是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除非奇跡中的奇跡,他是沒有機會活著離開醫(yī)院的。

  那次,是他不顧叫他多休息的醫(yī)囑,與兒科的小病人們打籃球。滿身大汗。她責備他,他吐吐舌頭,不好意思地笑笑,然后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花,3瓣,紫、黃、紅,斑斕交錯,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張頑皮的鬼臉,附一張小條子:“醫(yī)生,你知道你發(fā)脾氣的樣子像什么嗎?”她忍俊不禁。第二天花又換了一種,是小小圓圓的一朵朵紅花,每一朵都是仰面的一個笑:“醫(yī)生,你知道你笑的樣子像什么嗎?”

  他告訴她,昨天那種花,叫三色堇,今天的,是太陽花。陽光把竹葉照得透綠的日子他帶她到附近的小花店走走,她這才驚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這么多種花,玫瑰深紅,康乃馨粉黃,馬蹄蓮幼弱婉轉,郁金香冰艷倨傲,梔子花香得動人,而七里香攝人心魄。她也驚奇于他談起花時燃燒的眼睛,仿佛忘了病,也忘了死。

  他問:“你愛花嗎?”

  她答:“花是無情的,不懂得人的愛。”

  他只是微笑,說:“花的情,要懂得的人才會明白?!?/p>

  一個烈日的正午,她遠遠看見他在住院部的后園里呆站著,走近喊他一聲,他急忙轉過身,食指掩唇:“噓——”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綴滿紅色燈籠似的小花,此時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無數(shù)花籽像小小的空襲炸彈向四周飛濺,仿佛一場密集的流星雨。他們默默地站著,同時看見生命最輝煌的歷程。

  他俯身拾了幾顆花籽裝在口袋里。第二天,他送給她一個花盆,盆里盛著黑土:“這花,叫死不了,很容易種,過幾個月就會開花——那時,我已經(jīng)不在了。”她突然很想做一件事,她想證明命運并非不可逆轉的洪流。

  4天后,深夜,鈴聲大震,她一躍而起,沖向病人的身邊。

  他始終保持奇異的清醒,對周圍的每一個人,父母、手足、親友、所有參與搶救的醫(yī)生護士,說:“謝謝,謝謝,謝謝。”唇邊的笑容,像剛剛展翅便遭遇風雪的花朵。漸漸凍凝成化石。她知道,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

  她并沒有哭,只是每天給那一盆光禿禿的土澆水。然后她參加醫(yī)療小分隊下鄉(xiāng),打電話回來,同事說:“什么都沒有,以為是廢物,丟窗外了。”她怔了一怔,也沒說什么。

  回來已是幾個月后,她打開自己桌前久閉的窗。震住——

  花盆里有兩瓣瘦瘦的嫩苗。仿佛是營養(yǎng)不良——一口氣就吹得走,卻青翠欲滴。而最高處,是那么羞澀的含苞,透出一點紅的消息,像一盞初初燃起的燈。

  她忽然深深懂得了花的情意。

  勵志故事2:享受生命的過程

  小羅和阿恒結婚已5年了。小羅現(xiàn)在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不會有人想到她曾經(jīng)是個十分優(yōu)秀的商場經(jīng)理。

  小羅常常覺得有點失落、后悔和惋惜。她問自己,這幾年在家庭中操勞,她究竟得到了些什么?一座帶小花園的屬于她和阿恒的房子,一輛小汽車,一個孩子。生活給她的報酬難道就只有這些嗎?小羅想不通。

  有一天,小羅在收拾屋子時,發(fā)現(xiàn)一盤看上去很舊的錄像帶,她十分好奇,停下手里的活,將錄像帶塞進放映機里。

  屏幕上,首先顯示出這樣一個畫面:她抱著一大束玫瑰站在房門口,顯得光彩照人。小羅想起那是4年前第一次收獲自己種植的玫瑰。當時,看到自己辛勤除草、松土、滅蟲的工作終于有了回報,她高興得合不攏嘴。

  屏幕上接著顯示出這樣的場景:寶寶搖搖擺擺地出現(xiàn)。他瞪著一雙大眼睛,手指頭含在小嘴里,一顛一顛地向鏡頭跑來。突然,他“啪”地摔在地上,隨即號啕大哭起來??吹綄殞毧蓯鄣臉幼樱×_情不自禁地笑了。

  看完錄像帶,小羅已感動得滿眼淚花。原來這5年里,她獲得了這么多歡笑和快樂。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生命的魅力,那結果對你來說也只是一個過程——無數(shù)個結果串聯(lián)成生命的過程。懂得享受過程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勵志故事3:生命的潛能

  有一次,喬治不幸遭遇了交通事故,被一輛小汽車撞得不省人事,好在有人迅速將他送往醫(yī)院。

  在一間燈光暗淡的病房里,兩位女護士焦急地工作著——每人各抓住喬治的一只手腕,力圖摸到脈搏的跳動。因為喬治在這整整6小時內(nèi)都未能脫離昏迷狀態(tài)。醫(yī)生已經(jīng)做了他覺得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離開這個病房給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喬治不能動彈、談話或撫摩任何東西。然而,他能聽到護士們的聲音,在昏迷的某些時間里,他能相當清楚地思考,他聽到一位護士激動地說: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脈搏的跳動嗎?”

  “沒有。”

  他一再聽到如下的問題和回答:“現(xiàn)在你能摸到脈搏的跳動嗎?”

  “沒有?!?/p>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須告訴她們,無論如何我必須告訴她們?!?/p>

  同時他又對護士們近于愚蠢的關切覺得很有趣,他不斷地想:“我的身體良好,并非即將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訴她們這一點呢?”

  他記起了他所學過的自我激勵的語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夠做這件事,你就能完成。”他試圖睜開眼睛,但失敗了,他的眼瞼不肯聽他的命令。事實上,他什么也感覺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睜開雙眼,直到最后他聽到這句話:“我看見他的一只眼睛在動——他仍然活著!”

  這種情況持續(xù)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喬治不斷努力睜開了一只眼睛。接著又睜開另一只眼睛。恰好這時候,醫(yī)生回來了,醫(yī)生和護士們以精湛的醫(yī)術、精心的護理,使他起死回生。

  勵志故事4:生命不能被透支

  在印度洋海島上,有一種紅嘴的鳥,它的嘴的顏色深淺決定了其在異性眼里受歡迎的程度。那些一心想讓自己變得更受異性歡迎的鳥,必須調整體內(nèi)的胡蘿卜素。研究表明,胡蘿卜素是促使鳥嘴顏色變紅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是鳥體內(nèi)免疫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異性鳥眼里,深度紅嘴的鳥是鳥中精英,因為它有足夠的胡蘿卜素。盡管生物學家證明有很大一部分鳥是打腫臉充胖子,事實上把大多的胡蘿卜素集中到嘴的顏色裝飾上會削弱體內(nèi)正常的免疫能力,但為了異于同類,在競爭中取勝,鳥甚至于紅“嘴”薄命。

  一位作家曾經(jīng)講過一個故事:一位計算機博士在美國找工作,他奔波多日卻一無所獲。萬般無奈,他來到一家職業(yè)介紹所,沒出示任何學位證件,以最低的身份作了登記。很快他被一家公司錄用,職位是程序輸入員。不久,老板發(fā)現(xiàn)這個小伙子的能力非一般程序輸入員可比。此時,他亮出了學士證書,老板給他換了相應的職位。又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fā)覺這位小伙子能提出許多有獨特見解的建議,其本領遠比一般大學生高明,此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立刻提拔了他。又過去了半年,老板發(fā)覺他能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幾乎所有技術難題,在老板的再三盤問下,他才承認自己是計算機博士,因為工作難找,就把博士學位瞞了下來。第二天一上班,他還沒來得及出示博士證書,老板已宣布他就任公司副總裁。

  這個作家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懂得生命的迂回,在沒有機遇時要善于儲蓄智慧,而不可把自己看得過重。其實這位博士仍然遵循了生命不能被透支的人生哲學。適當?shù)乇4嫔膬r值是非常重要的,而那紅嘴鳥,只憑一時的勇氣來展示自己,一不小心就會透支生命。

  循序漸進的生命對一般人來說很重要。我們應該像河流一樣,在行進過程中遇到山石或者草叢的阻擋時,懂得迂回而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生命。

  勵志故事5:用淡定之心看待人生的得與失

  得到與失去、追求與放棄,是人生當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應該以一種平常、豁達的心態(tài)去對待。

  從前,有一位大財主為人刻薄,愛財如命,多方斂財,極為吝嗇。家中雖藏有8萬余兩黃金,日常生活卻過得和窮人一樣,人們對他非常討厭。他一死財產(chǎn)沒有子孫來繼承,依照法律,財產(chǎn)全歸國有。

  其實,舍與得是生活的兩面。得到了這一面,就必然會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禍相依一樣。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他們本該擁有的,也得到了別人無法得到的。

  1880年,海倫•凱勒出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zhèn),她從小聰明過人,但在19個月的時候,一場暴病殘酷地奪去了她視、聽、說的全部能力。后來她在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靠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奮力拼搏,不但學會了讀書、寫作、說話,而且上了大學,并最終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成為一名舉世矚目的大作家,許多國家授予了她榮譽學位和勛章。她的著作不僅被譯成了盲文,而且還譯成了其他各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發(fā)行,她的事跡不但鼓舞了全球的殘疾人而且也鼓舞著無數(shù)健全的人。

  海倫是不幸的,但這種不幸,使得她更渴望得到一種承認。所以,可以說苦難給了她不幸同時也教給了她微笑面對生活讓自己創(chuàng)造奇跡的勇氣。相對于海倫而言,我們多數(shù)人是幸運的,而我們沒有做出太大的成就是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著心理惰性。當然,也不是說因為有了類似海倫的經(jīng)歷就是好的,而是說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在遵守著能量守恒定律。生活讓你失去了一部分就必然會在另一部分中給你補償。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最終,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為師,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3個月,師傅只教了他一招。

  一天,他終于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些其他招法?”師傅回答說:“不,你只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毙∧泻⒉⒉皇呛苊靼祝芟嘈艓煾?,于是就繼續(xù)照著練了下去。

  幾個月后,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松松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困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他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順利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jīng)驗。關鍵時刻,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了,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還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xù)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后,對手放松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對手,最終獲得了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每一個細節(jié),小男孩鼓起勇氣道出了心里的疑問:“師傅我怎么能僅憑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據(jù)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p>

  生活就是這樣,有時缺陷可以變成優(yōu)勢,所以,當我們有缺陷時不要為此憂傷,因為生活本來就有它的兩面性,誰都無法逃離這個規(guī)則。

5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