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圈子大小能影響大腦發(fā)育

若水221147 分享 時間:
      前不久英國一項研究稱,人們社交圈子的大小與大腦相應區(qū)域中灰質的多少有關,但兩者間的關系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并不明了。而最新一項動物研究確認,社交圈子可以影響大腦變化。     
      前一項研究是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完成的,發(fā)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研究人員對100多名志愿者的大腦進行了磁共振掃描,同時統(tǒng)計了他們在社交網(wǎng)站上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朋友數(shù)量。結果顯示,那些朋友更多的人,大腦中與社交有關的一些功能部位中的灰質也就更多。

      灰質是大腦中神經(jīng)元集中的地方,如果大腦中某個部位灰質越多,也就可以認為這個部位越發(fā)達。但是,這項研究只是揭示了相關性,無法斷定是朋友多促使大腦相關部位變得發(fā)達,還是大腦相關部位本就發(fā)達的人就能交到更多朋友。

      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又發(fā)表了一份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幫助確定了其中的因果關系。由于人類的朋友圈子不便控制,本次研究中使用了人類的近親猴子來進行實驗。

      研究人員先對20多只猴子的大腦進行了磁共振掃描,然后把它們分別安排到不同大小的“社交圈子”中,即猴子數(shù)目多少不等的猴群中,一段時間后再次對它們的大腦進行掃描。結果顯示,那些被置于較大社交圈子中的猴子,大腦相關部位里的灰質明顯增多,而且活動功能也有增強的跡象。

      兩項研究中都提到了一個稱作“顳上溝”的大腦部位,該部位被認為與社會認知有關,先天發(fā)育異常者可能會導致自閉癥。從最新研究結果來看,相關患者如果多交交朋友,擴大社交圈子,就有望通過后天努力改善自閉癥癥狀。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