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歲女孩少代會提案建議健康“曬娃”是真的嗎?具體怎么回事
近日,經(jīng)層層評選,上海市第八次少代會閔行區(qū)十大優(yōu)秀提案出爐。由閔行團區(qū)委舉辦的“我為領巾發(fā)聲 共為閔行獻策”——少先隊員代表與人大代表面對面系列中,加強家長微信朋友圈健康“曬娃”家庭教育建議,結合時下熱門話題,倍受關注。
章楚依同學在少先隊活動課上開展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隊員的父母曾經(jīng)將孩子曬在微信朋友圈中,這些隊員中,有六成認為這樣做要首先得征得自己同意;有七成隊員受到別的家長的朋友圈“曬娃”的消極影響,因為父母看了“別人的孩子”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對自己種.種表現(xiàn)橫加指責,總表示出各種不滿。特別是有些學霸家長的朋友圈,看了更讓人焦慮。
當下,使用手機微信正改變著大家的生活方式,關注朋友圈分享生活體驗,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將孩子的快樂、煩惱或榮譽等,曬上朋友圈的同時,家長是否考慮過:有時候這樣的“曬娃”卻讓孩子感到各種負擔?!爸苋珍浟艘凰?,今天又收到另一所名校的補錄,雖然一波三折,過程煎熬,但普娃進了牛校,誠惶誠恐,只有繼續(xù)努力,才不會被碾成渣……”另一位媽媽看似曬出了育兒勵志雞湯,但在朋友圈一經(jīng)轉發(fā),頓時給其他家長帶來了焦慮。
父母適當?shù)貙⒑⒆拥囊恍昂贸煽儭薄靶〕删汀睍裨谂笥讶?,比如九宮格上認真完成作業(yè)、練書法字等,某種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孩子動力,促進更好學習,帶來正面積極的效果;但如果家長爭相曬出“名校錄取通知書”“孩子到哪里游學夏令營”等,一味盲目攀比或為了讓家長自己更有面子,加劇微信朋友圈焦慮情緒的同時,無疑也給了孩子更大壓力,親子關系的小船可能說翻就翻。
還有些家長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秀”,回家后采用的溝通教育不是榜樣式的鼓勵,而是“苦口婆心”的嘮叨、或是命令式的強制措施,有的甚至還是打罵等簡單粗暴的方法。另一些平時主管孩子教育的媽媽,因夫妻雙方本身教育觀念不同發(fā)生沖突,時不時在微信朋友圈抱怨一句,并配上一張“爸爸陪讀就是打游戲,孩子玩平板就專心安靜了”的照片,容易讓孩子感到:家庭親子關系矛盾或緊張,完全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如何加強家長微信朋友圈健康“曬娃”?有的媽媽喜歡曬出大孩子睡覺、理發(fā)等隱私照,令孩子反感。當父母將自己的孩子曬上朋友圈前,請多考慮、傾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父母有必要多了解當下少年兒童的所思、所想。不當“曬娃”后引起的危機,其本源還是家庭親子關系。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最忌諱的就是橫向比較,更需要關注其縱向比較。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身的自然規(guī)律,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催化教育”,只會“拔苗助長”;相反,對自身縱向發(fā)展做出一定科學客觀評價,仔細觀察記錄,有助健康成長。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方法和親子溝通方面有困惑,但又苦于沒有好的學習途徑、學習時間上也有諸多不確定性。對此,學校也應重視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比如開設父母課堂,引導家長關注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為親子關系緊張、問題突出的家庭提供進一步個性化方案,重點指導家長如何科學使用微信朋友圈,適度健康曬娃,和諧親子關系,以家校合力加強家庭教育、溝通技巧等技能學習,從源頭上緩解親子關系矛盾。
家長是孩子一輩子的家長,并非只是陪伴孩子升學的家長。家長要將眼光放長遠,不能僅僅微觀育兒,只看孩子的短期。用朋友圈捕捉、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變化、收獲與進步,需要家長耐心陪伴呵護,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