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心得體會

韻儀1147 分享 時間:

王羲之《蘭亭集序》墨跡,乃天下第一行書,其文字亦屬天下之第一美文也。品讀文中寫景、抒情、寓理之與眾不一樣的語言,不難感知其趣味之純正與高雅脫俗。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蘭亭集序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1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真跡絕,真心能給誰......無關(guān)風(fēng)月,我題序等你回,懸筆一絕,那岸邊浪千疊,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而我獨缺,你一生的了解......”

這首歌是周杰倫的《蘭亭序》,初次聽時,曲境清幽,中國風(fēng)的氣息令人也無比神往。

遙想一千六百年前的蘭亭盛會,會稽山陰剛剛暮春,便迎來群英薈萃。盛會上,各界名士齊聚,可謂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在崇山峻嶺之中,茂林修竹之內(nèi),名士們心曠神怡,在此地聚會,映帶的清澈的湍流,也使他們忘卻了功名利祿,忘卻了從政的壓力,忘卻了世俗的一切喧囂。在這里,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wù)勅松務(wù)勛非?,談?wù)劺硐?,也談一談各種處世之道,討論一下文學(xué)的事情......曲水流觴,帶著每個名士們的情思,帶著他們的理想,帶著他們的胸襟。在這里,他們縱享山水之樂,吟詩作賦,暢敘幽情。于是,在這個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的暮春之初,名士們游目騁懷,在蘭亭飽覽了會稽山的盛景,以極視聽之娛,而那著名的《蘭亭集序》也因此出現(xiàn)。

晉時的名士們都喜歡玄學(xué)。在魏晉時期,因為名士們實在太重要了,統(tǒng)治者們都非常重視他們,這種重視是要他們歸統(tǒng)治者所用,否則便是死。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那些名士們身心無比壓抑。因為他們是不能自由說出自己的心聲的,為了排遣心中的郁悶,尋找一個很好的精神寄托,因此,他們竟不約而同的`迷戀上了玄學(xué),老子之思,南華經(jīng)文便是他們的寄托。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文清雅,看后竟找不到一點玄學(xué)的影子,卻多了幾分哲思。

四十多位名士列坐其次,流觴為曲水所攜,名士們各自傾吐胸懷,有樂有憂,而王羲之飲酒即興,便揮毫寫下了這篇聞名于世的《蘭亭集序》。此刻,它不僅完成了一篇名文,更是留下了書法藝術(shù)上的瑰寶,會稽山陰的蘭亭也因此變得璀璨,流光溢彩。

因景思人,借景悟人。王羲之在這里也留下了哲理之思,“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世間之人不同,其所悟也亦因人而異,俯仰之間的哲思也許不同,但最終還是如出一轍,不管是悟言一室,還是放浪形骸,對于他們,感情之間是相同的,“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美景之前,王羲之想到人的一生,樂趣不同,感情不一。也許當(dāng)曾經(jīng)令自己欣喜的事物成為陳跡之時,換做誰都會有所感悟吧,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管壽命長短,結(jié)局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王羲之寫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逼鋵?,在我看來,其實不用太過在意,雖是大事,其實每個人不都還是要迎來嗎?不管是怕,是憂,還是悲;抑或是緊張還是坦然,這種事還是要到,所以不必悲,更不必愁,如果盡力讓自己的一生變得精彩,那么當(dāng)那一刻來臨之時,就可以坦然地說:“今生無憾。”

王羲之說的對:“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雖世殊時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沒錯,時代在發(fā)展,但人的感情世界卻永遠不會變,每覽《蘭亭集序》,總有所感,總有所悟。

看著蘭亭集序的原文,透過那神采飛揚的墨跡,字字顯現(xiàn)出作者的那份感情,而從字里行間,那份藝術(shù)上的風(fēng)采也顯露無疑,這就是瑰寶啊,任憑時光流逝,那份魅力永存,依然令人神游蘭亭。

再聽周杰倫的《蘭亭序》,音樂中這份情思也更為清晰?!澳恋褭M吹,黃酒小菜有幾碟;夕陽余暉,任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寫,而墨香不退與你共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誰?!狈轿纳綄⑺奶m亭之思寫于其中,透過悠揚的樂曲,那蘭亭更是令人神往。神游于蘭亭,置身于暮春之初,立于蘭亭之上,向西望著夕陽,悠揚的牧笛聲聲,帶動情感所發(fā),獨悟人生,也許更會有新的收獲。耳邊響起悠揚的樂曲:“無關(guān)風(fēng)月,我題序等你回,手書無愧,無懼人間是非,雨打蕉葉,又瀟瀟了幾夜,我等春雷,來提醒你愛誰......”蘭亭情思,身心融入意境之中,從墨色中,再來感悟蘭亭的序言。心中透過雨打蕉葉,蕭蕭之聲似響耳邊,春雷聲過,心中自有所悟......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2

《蘭亭集序》有感再次品讀《蘭亭集序》已是畢業(yè)之后的多年了。高中讀到《蘭亭集序》時就很喜歡,那時讀來只覺得字美詞優(yōu),圓潤濕涼如修竹般清新,理深義廣如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聊發(fā)感慨,最難得是即興之作,實屬上乘作品。當(dāng)時對于“蘭亭”這個文人雅集的地方,心中溢滿神秘的向往之情,什么樣的一個地方能夠遍植蘭花,香氣四溢,歷經(jīng)多年歷史滄桑而令更多人趨之若鶩?一個地方可以成就一個人,就像當(dāng)年的黃州成就了被貶的蘇軾,亦或是黃州因蘇軾而有名,蘭亭這個本就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因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更加出名。

于是當(dāng)時讀來傻傻、癡癡遙想在山水環(huán)抱、詩酒交融的幽境里灑墨揮毫,落出飄如浮云、矯如驚龍的精致書畫,與趣味相投好友推杯換盞是何等閑適風(fēng)雅、灑脫暢意!至于生死,似乎是那么遙遠的字眼,可能因著一種恐懼,本能的去忽視了,即使碰到了它的衣角,我們也是驚慌不已,四散逃遠,盡可能地遠離,希望一直不會在某個轉(zhuǎn)彎路口,碰見它。

現(xiàn)在讀來又另有一種深意,曾經(jīng)勘不破的困擾和痛惜似乎隨之解開,深有體會,也許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感同身受,對于喜和悲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們都留戀,紅塵往事、紛繁復(fù)擾;年輕時,我們忘卻關(guān)注這個世界,錯失了太多的美好時刻;對于朋友,也許付出的真心不夠,體會不出細水流長、肝膽相照的忠義,多年后環(huán)顧身旁,竟找不到一位毫不保留訴衷腸的知己,于是悲哀、孤單揮之不去,追悔莫及!對于人事,自不可事事計較,也不用為了應(yīng)酬而去刻意結(jié)交,將時間、生命浪費在毫無結(jié)果的事情上。

于時光之前,所有人都是渺小卑微的,我們逃不出時間的無情碾壓。遙想當(dāng)初,誰沒有過不知愁滋味的的童年時光,誰不曾走過青春的迷茫,誰沒有過年少輕狂,誰沒有經(jīng)歷過考試中的起起落落?如今站在歲月的彼岸回望,那些爛漫純真的年月,那些滄桑的無數(shù)磨礪,都變成泛黃的記憶,留在內(nèi)心深處,偶爾翻開時也許感動了時光,也感動了自己。那些曾經(jīng)痛過的,哭過的,慢慢地傷口也就結(jié)疤了,不是不痛了,也不是遺忘了,只是隨著時光輾轉(zhuǎn)、歲月流逝,慢慢釋懷了。

也許體悟并不深刻,如今被認(rèn)為是后人的我們,順著歷史的河流往前走,依稀能夠感受到古人的率真性情和高雅情趣,傾慕也好,神往也罷,我們能把握的是自己的這一世。無論是身處高位還是平凡如我,不管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守心自暖,不忘初夢,心不動,風(fēng)奈何,人若不傷,歲月無恙就好。我們終會隨著花開花謝,緣起緣落,所有的浮浮沉沉,都會塵埃落定,自有安排;時光面前,一切終將釋懷,我們的腳步會走的不急不緩,從容不迫?,F(xiàn)在的我會懷念過去,以后的我更會懷念現(xiàn)在!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3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當(dāng)我再讀起《蘭亭集序》這熟悉而深邃的詩篇,不禁浮想聯(lián)翩。名序一篇,流傳千載。

有的人思緒隨文穿梭千載,看到了名流薈萃,與會諸者;有的人情節(jié)隨風(fēng)凝結(jié)萬點,看到了流觴所至,即席賦詩。可是,我卻看到了在曲水流觴的背后,作者那一顆孤寂的心;可是,我卻聽到了在瑰瑋之文背后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訴說。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詩人的第二種眼光一針見血,它不同于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長度,簡單的一致,他還看到了生命的寬度是不同的。不論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長短只能聽?wèi){造化,最終歸于結(jié)束。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有生之年應(yīng)當(dāng)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

生命是一場單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質(zhì)疑和嘲笑,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雜草和磐石。如果你一味的退讓,只是仰天長嘆“一死生,齊彭觴”,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狹窄”地走過。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非常恐怖的,沒有什么不可能。如果你能去清除它們,就相當(dāng)于拓寬了你生命的寬度,你將走得更加順暢,這就是奮斗的奧義。

回到現(xiàn)實,想要學(xué)業(yè)有成,事業(yè)有成,也只有多些認(rèn)真,多些專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們還是少一些空談,多做一些實事,畢竟走在一條寬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條狹窄的路上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吧!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4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浙江紹興山陰縣蘭亭集會,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文章是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zhuǎn)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結(jié)。其實從他的《蘭亭序》書法作品已有真實流露,前面的書寫是沒有錯誤的,后面就有了涂涂改改,這體現(xiàn)了王羲之當(dāng)時的心情是一波三折的,抒發(fā)作者對好景不長,生死無常,千古同悲的無限感慨!《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fā)過相當(dāng)激烈的大公論。我的觀點是:不管《蘭亭序》是何人所書?它的文字和書法之美,都已經(jīng)深入人心,美侖美奐,堪稱一絕。若有一日,即使說蘭亭集序換作者了,這“天下第一行書”也不會變。

我們都知道,王羲之有“書圣”之稱,后人稱其字體為“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可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的《蘭亭序》只剩鉤摹的亂真副本,真跡不現(xiàn)今世,相傳真本的《蘭亭序》已經(jīng)隨唐太宗李世民陪葬昭陵。我們臨摹《蘭亭序》,首先要知道《蘭亭序》的章法巧妙,縱有行,橫無列,大小長短錯落有致,同字異形,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中?!短m亭序》的結(jié)構(gòu)遒美,骨格清秀,點畫疏密相間,有的是上緊下松,有的是左收右放,有的是中宮收緊,還有的是重心平穩(wěn)?!短m亭序》的筆法精妙,有“兩”點寫成一橫,有一橫寫成了“三”點,還有很多字被簡略了筆劃,如《蘭亭集序》中的“流”“哉 ”等,舉不勝舉。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有利于書寫時,可以達到“快”、“便”、“自然灑脫”以上就是《蘭亭序》獨特的一面,真正做到千變?nèi)f化,神出鬼沒,高深莫測的境界。

要臨摹好《蘭亭序》,其一選擇好版本是關(guān)鍵,所謂的臨摹要分開說的,“臨”就是書寫者看著原本原作,一筆一劃地練習(xí),“摹”就是把紙放在原本原作上,先用筆鉤成字的外形,輪廓,再用墨水填滿中間的空白。大家認(rèn)可有五大臨摹本,虞本、褚本、馮本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黃絹本、定武本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我學(xué)的是《馮本》為唐代內(nèi)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稱其為“神龍本”,因使用“雙鉤”摹法,為唐人摹本中,最能展現(xiàn)一代書圣的書法神韻。千萬不可選擇把字放大的,不是原來的尺寸,不可臨摹。其二選擇毛筆,臨寫《蘭亭序》不宜用長鋒筆,不宜用比較軟的筆,這是個人觀點,僅供朋友們參考。其三要多加臨摹,反復(fù)思考。楊再春老師說自己獨愛《蘭亭序》,他都臨摹了三百多遍。對初學(xué)者來說,更要多加練習(xí),在此祝大家的書寫水平更上一層樓。接下來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如何書寫《蘭亭序》。

在《蘭亭序》的全文中,沒有一字的寫法是相同的,下面我來說說點的變化和寫法,在行書中點可以當(dāng)橫用,有呼應(yīng)點,有長捺點?!袄恕焙汀袄省笔翘厥恻c,是從隸書里演化過來的,也帶有篆書的筆意?!安弧焙汀巴狻弊蛛m都是長捺點,但寫法不同,“不”字是露鋒入筆向右下稍頓后向左快速出鋒;“外”字是回鋒收筆不出鋒,要懂得如何運用露鋒和藏鋒?!傲鳌弊稚倭艘稽c,最后一筆是不鉤的,三點水有點像隸書的寫法。特別是“云”字頭一點為圓點,最后一點為方點,這種的書寫技巧為圓起方收,方圓結(jié)合,動靜相宜,行書要以圓筆為主,方筆為次?!爸弊忠稽c是露鋒起筆,輕落向右下重頓,回鋒收筆向左下出鋒,順勢意連下面的筆畫。“其”字有特殊的寫法,這個“其”字的筆畫是先寫一豎的,下面兩點是呼應(yīng)點分的很開。“領(lǐng)”一橫寫成小短點,右邊是個帶鉤豎,這是王羲之的書寫特點。我順口說到豎的寫法,下面還會繼續(xù)說到的。

再說橫的變化,在蘭亭集序全文中“一”字就有7種寫法,“未”字是下凹橫,“所”和“樂”是俯視橫,要注意區(qū)分露鋒和逆鋒起筆。有個“林”字有兩橫分別為左尖橫和右尖橫,在結(jié)構(gòu)上是左收右放的。有個“形”字是右邊讓左邊的,有個“外”字把點寫成長捺點,在結(jié)構(gòu)上形成了左右各不相讓。有個“視”是上開下合的。有個“不”字是重心平穩(wěn)的。有個“室”是上重下輕的。還有個“得”字是上合下開的。

豎的寫法,“仰”字左邊單人旁是垂露豎,露鋒起筆輕頓后向下行筆,稍駐后回鋒收筆,右邊是個帶鉤豎。“情”字左邊是帶鉤豎,露鋒入筆稍頓向下行筆,未端重頓右上出鋒,其目的是為了連接右邊第一筆小點橫的?!肮拧弊诌@一豎是露鋒起筆后略頓筆,轉(zhuǎn)鋒直下行筆,至中段向左下呈弧線行筆后順勢出鋒?!皯选弊肿筮呉回Q是墜落頓住,像蜻蜓的尾巴,這是中鋒用筆,在全篇<<蘭亭集序>>中以中鋒用筆為主,側(cè)鋒用筆為輔,這也說明了王羲之用筆是“正鋒取勁,側(cè)鋒取妍”,靈動而不松散,蒼拙而不滯怠。

再說說撇的寫法:如“和”字是短撇,逆鋒入筆即頓,向左下撇出,取勢較平,也叫平撇。“會”字頭一撇,露鋒入筆,向左下行筆,中部稍粗,兩頭稍尖{也就是說開始不重,快出鋒時,越來越重}?!吧佟弊质翘m葉撇,一波三折的?!案小笔乔^撇,露鋒起筆向右下頓筆轉(zhuǎn)鋒向左下行筆,出鋒帶鉤收起,是有難度的。

接下來說下捺的寫法:如“故”字帶鉤捺。有個“之”是平捺,逆鋒入筆稍頓后提筆向右稍下逐漸用力,未端提筆,平移偏下收鋒。有個“人”是竹葉捺,露鋒入筆由輕至重,再由重至輕行筆,未端提筆出鋒。有個“大”王羲之的原意是想寫反捺的,由于心情的變化最后用斜捺收筆。有個“遷”“述”“跡”等等走之底,都有不同的寫法,特別是那個“跡”字,最后一筆是逆鋒入筆稍頓向右平行運筆,筆力逐漸加重,未端回鋒收筆。

折的寫法:“丑”字是橫折,露鋒入筆向右行,頓筆轉(zhuǎn)折向下,未端回鋒收筆?!笆馈弊质秦Q折,露鋒入筆,再折向右行,未端回鋒啟上或頓收,豎的長短,因字而異。“絲”字是撇折,露鋒入筆稍頓向右下斜行,未端折筆向右上出鋒啟帶下筆,折角大小因字而異。

提出的寫法:“或”字是長提,接上筆或露鋒入筆,稍頓后右上提出,筆啟帶下筆?!皵垺弊质嵌烫?,露鋒或逆鋒入筆,由重漸輕向右上提出,提短有力?!凹取弊质秦Q提,露鋒入筆,向下直行,未端稍頓后向右上提出。

鉤的寫法:“列”字直接鉤。“亭”字是圓曲鉤像月牙,露鋒入筆向下逐漸用力,未端提筆向左下撇出。“殊”字推出去的鉤,露鋒入筆,向下均勻用力,未端頓筆向左平推出鋒?!笆ⅰ弊质怯休p到重向上收?!霸铡弊质巧倭艘黄?,鉤的有力。如“也”是一般的向上鉤。“悲”字是臥鉤,從上面“非”字最后一橫帶筆下來向上一鉤點,接著再寫臥鉤,露鋒入筆向左上弧形運筆,未端頓筆向左上用力出鋒,這種寫法是“書圣”的獨特一面。'盡”字的寫法是橫劃重橫交錯,中宮收緊。當(dāng)然也有平橫的字如“言”字?!袄省眱蓚€方向向內(nèi)鉤。有些字是在空中運作的:如“茂”“”是“以”“列”等臨摹時要注意“藕斷絲連”“意斷情連的”。真正做到了點畫相互呼應(yīng),顧盼有情。

王羲之蘭亭集序有二十個“之”字,七個“一”字,其中有二個相同的字,我說一下,如“暢 ”“今”“所" ”“其 ”“足”“盛”等,每一字都姿態(tài)殊異,圓轉(zhuǎn)自如,出神入化,各有風(fēng)彩,絕無雷同。學(xué)習(xí)《亭集序》還要注意字與字之間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行與行之間基本等距,偶有寬窄,但避讓合情合理。氣脈連貫,趣味無窮。通篇遒媚飄逸,字勢縱橫,變化無窮,如有神助。由此,更讓后世對《蘭亭序》的崇敬,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是無可爭議。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5

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集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此次聚會名流薈萃,規(guī)模宏大,與會者多達四十余人。聚會的目的主要是欣賞山水,飲酒賦詩。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觴賦詩的方法,流觴所至,即席賦詩。作詩的規(guī)矩當(dāng)是每人作四、五言詩各一首。共成詩37首,大家把詩匯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不僅是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登峰造極的佳品,它更是我國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文詞優(yōu)美,言簡意深。筆墨光澤與內(nèi)涵文采交相輝映,珠聯(lián)璧合。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rèn)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是全文學(xué)習(xí)的重點。

從結(jié)構(gòu)上看,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富有詩情畫意的山水讓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后一部分,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槭闱?、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

從感情上看,文章先抒聚會之樂,后感死生之痛,終嘆千古同悲??梢宰プ 皹贰薄巴础薄氨比齻€體現(xiàn)作者感情變化的關(guān)鍵詞,把握感情變化的脈絡(luò)。文章先寫聚會之樂,包括山水之美、飲酒之樂、臨流賦詩之雅興,后由眼前之樂想到人生之短促,“快然自足”中不知不覺時光已經(jīng)流逝,“不知老之將至”,等到時過境遷后,往日的美好已經(jīng)成為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留戀。想到此處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八郎啻笠印保匀晦D(zhuǎn)而為“痛”的感覺。然而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悲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

從思想上看,文章議論的中心問題——生死觀問題,是青春年少的高一學(xué)生較難理解的問題。作者認(rèn)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作者認(rèn)為人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活著,生命都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而壽命的短長只能聽?wèi){造化,最終歸于結(jié)束。所以生就是生,活著能享受樂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無,活著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yīng)當(dāng)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讀《蘭亭集序》讀書心得與感悟五篇范文

王羲之《蘭亭集序》讀后感范文大全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及感想有感五篇

中學(xué)語文《最苦與最樂》優(yōu)秀教案

有關(guān)學(xué)文言文的隨筆

讀江南有感

讀古文觀止有感800字經(jīng)典著作

古文觀止讀書心得體會范文5篇

駱駝祥子讀后感讀書體會800字五篇

《論語》讀后感800字優(yōu)秀作文10篇

蘭亭集序心得體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67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