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
知道嗎?語文復習的內容可以通過“想”來鞏固??梢詮狞c到面,也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縱向或橫向,把知識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陌不崭咧姓Z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歡迎參閱呀!
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1
《鴻門宴》
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杯杓(“杯杓”同“杯勺”)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不者(“不”通“否”)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啗之(“啗”同“啖”吃)參乘(“參”同“驂”)
詞性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駐軍)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入前為壽(走上前)范增數(shù)目項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道芷陽間行(取道)
沛公欲王關中(稱王)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稱王)
壽畢(敬酒)
B名詞作狀語
發(fā)上指(向上)夜馳之沛公軍(在夜里)
于是項伯復夜去(連夜)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
C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從百余騎(使……跟從)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止:使……停步,內:使……進來)拔劍撞而破之(使……破)
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使……回去)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觸,沾染)
E形容詞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急事,緊急狀態(tài))
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古義:結為兒女親家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非常)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河南,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細說古義:小人離間之言。今義:仔細說來)
句式解析
(1)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此亡秦之續(xù)耳。
(2)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客何為者?∕籍何以至此)
②.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沛公軍霸上∕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貪于財貨
具告以事∕長于臣∕因擊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得復見將軍于此
(3)被動句(若屬皆且為所虜。∕吾屬今為之虜矣。/珍寶盡有之。)
(4)省略句
為(省介詞賓語“之”)擊破沛公軍加彘肩(省略狀語“于盾”)上
(5)固定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比較…哪一個…”)何辭為(“為什么…呢”)
重點詞語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曇花一現(xiàn):原比喻事物難得出現(xiàn),現(xiàn)在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現(xiàn)很快就消逝。
斑駁陸離:形容色彩錯雜紛繁。
禮尚往來:禮儀上重在有來有往。
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舍。
冠冕:很體面,有氣派。
攻訐:(因利害沖突)揭發(fā)并攻擊他人的過失或隱私。
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2
1、字詞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賓、阡陌
羈鳥、樊籠
2、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養(yǎng)較高,又繼承了《詩經(jīng)》和《楚辭》的傳統(tǒng),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yǎng),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__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xiàn)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秋風蕭瑟,紅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迸c“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笔遣懿俚摹队^滄海》和《龜雖壽》中的名句。
陶淵明,東晉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jié)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的隱士,不滿于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jié)先生”。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他亦有、“隱逸詩人”之稱。
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3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
(2)被動句
連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
(4)介詞結構后置句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隴西發(fā)生地震)
②諷議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對政事提出意見)
(5)省略句
①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省略主語“張衡”)
②諷議左右(省略介詞“于”)
③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語“張衡”)
(6)狀語后置
①游于三輔(于三輔游)
②諷議左右((于)左右諷議)
③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飾)
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4
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斷句
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后置句(狀語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后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5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與”,給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質”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雙手托著。)
5、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
7、設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8、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9、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10、為一擊缶。(“缶”通“缻”,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jié)拍。)
安徽高中語文學測考知識點考點6
1、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3、乃使從者衣褐(衣:名詞作動詞,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6、完璧歸趙(完:使動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動用法,使……破碎)
7、寧許以負秦曲(負:使動用法,使……承擔)
8、畢禮而歸之(歸:使動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動用法,以……為羞恥)
10、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動用法,以……為先;后:以……為后)
11、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形容詞作動詞,尊重)
12、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形容詞作動詞,寬待)
13、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認為……壯。)
14、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弩:名詞作狀語,用弩弓)
15、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16、欲因此時降武(降:使……投降)
17、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膏:使動用法,使……滋潤肥美)
18、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相斗)
18、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0、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詞作動詞,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