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柳琪7665 分享 時間:

春分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晝夜相等,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春分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春分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目錄

▲春分傳統(tǒng)食物

▲春分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

▲春分吃什么東西

▲春分養(yǎng)生常吃的食物

▲春分養(yǎng)生食譜

春分傳統(tǒng)食物

1、春菜

吃春菜也是春分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的習俗。春菜不是一種菜,而是春天的蔬菜的統(tǒng)稱,比如薺菜、香椿等等。每到春分這一天,大家都會去田野里摘野菜,回家和魚肉一起做成春湯,寓意平安健康。

2、驢打滾

老北京有習俗,春分吃驢打滾,能辟邪祈福。驢打滾又叫豆面糕,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作為內餡,不僅口感豐富,食材也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驢打滾黏性較大,老人兒童在食用的時候要注意,不宜吃的太急,避免堵塞食道,引起危險。

3、太陽糕

“太陽糕,步步高”。春分食用太陽糕也是老北京的春分習俗,春分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太陽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貢品,也是節(jié)令食品,寓意“太陽高”。春分節(jié)氣適量食用太陽糕有益于調節(jié)身體機能平衡,適應節(jié)氣變化。

4、春餅

不少地方的人們有吃春餅的習俗。吃春餅,少不了春餅特有的配菜——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絲煮好,用淀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炒著吃,則是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香豆腐干絲、水發(fā)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

〈〈〈返回目錄

春分節(jié)氣吃什么傳統(tǒng)美食

1、吃春菜

在嶺南一帶,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按翰恕笔且环N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p>

昔日嶺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習俗?!按翰恕笔且环N野莧菜,從田野中采摘回來的春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所謂“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陽江婦女則會在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葉,弄成粉末與米粉和在一起做湯面吃。

2、驢打滾

春分吃驢打滾,寓意祛邪祈福,驢打滾是一種糯米做的食物,有點類似現在的糍粑,將糯米蒸熟,捶打至細膩,用紅豆沙做餡兒,外層裹上香噴噴的黃豆面。軟糯、香甜,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期待的樣子。

3、太陽糕

昔日的老北京,都會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太陽神,太陽糕就是一種必需的貢品,含義是“太陽高”。這是一種用大米和綿白糖蒸成的圓形小餅,里面是包的棗泥餡兒。上面印著一只大公雞,仿佛都能聽到它啼鳴的聲音,預示著美好的開始。

4、吃蘿卜

蘿卜有“小人參”的美譽,有地方民間在春分當天吃蘿卜的習俗,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蘿卜餡的餃子,包子甚至是餡餅一類的美食。

5、吃湯圓

湯圓不單單是在元宵節(jié)這天可以吃,民間老傳統(tǒng)會在春分這天也吃湯圓,人們會吃湯圓,并將吃不完的湯圓用小木棒插在田間地頭,來吸引糟蹋糧食的麻雀等小鳥來吃,取名字曰“粘雀子嘴”,其實更多的是借以這一習俗來期望雀子不要糟蹋糧食,來年五谷能夠大豐收。

〈〈〈返回目錄

春分吃什么東西

1、紅棗:春天體力消耗比冬天要大,需要多增加熱量,但是這時脾胃偏弱,消化比較差,因此不適合吃油膩的肉食。由甜食供應熱量就最適合了。因此春分時節(jié)養(yǎng)生可以多吃紅棗、蜂蜜等食物。

2、韭菜: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yǎng)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

3、春芽:春芽是春季當令的食物。在《黃帝內經》里記載,食歲谷。也就是說要吃時令食物。春天所有植物都發(fā)芽,因此可以吃春芽。比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返回目錄

春分養(yǎng)生常吃的食物

1.桑椹

桑葚是二十一世紀的最佳保健品,因此春分養(yǎng)生怎么能少了桑葚呢?桑椹主入肝腎,善滋陰養(yǎng)血、生津潤燥,適于肝腎陰血不足及津虧消渴,腸燥等癥它含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胡蘿卜素、礦物素等成分,常吃桑椹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延緩衰老,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

2.薺菜

很多人在春分都有吃薺菜的習俗,薺菜具有很強的補鈣效果,而且含有的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較高,非常適合養(yǎng)生。

3.韭菜

春分時節(jié)最值得一吃的就是韭菜,韭菜中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與其他常吃的蔬菜相比,并沒有特別,但韭菜中的膳食纖維豐富。膳食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可以預防便秘和腸癌。

4.草莓

現在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時候,吃點草莓能夠緩解胃口不佳等問題。草莓是鞣酸含量豐富的植物,在體內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學物質的吸收,具有防癌作用。

5.黃豆芽

黃豆芽在這個時候正大量上市,而且黃豆芽具有養(yǎng)肝補脾的效果,因此最適合養(yǎng)生。同時,春天不少人會缺乏維生素B2,出現口角發(fā)炎的情況,黃豆芽中富含維生素B2,有助于預防口角發(fā)炎。

6.櫻桃

有調中益脾之功,對調氣活血、平肝去熱有較好療效,并有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作用,對貧血患者、老年人骨質疏松、兒童缺鈣、缺鐵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深受消費者青睞。中醫(yī)藥學認為,大櫻桃味甘、性溫、無毒,具有調中補氣、祛風除濕功能。長期食用,可明顯提高人體免疫力。

7.檸檬

蜂蜜加上檸檬泡水喝是最佳的養(yǎng)生組合。每天來上一杯蜂蜜檸檬水,可謂是助力于排毒養(yǎng)顏的最佳之選。自制檸檬蜂蜜水有兩種方法,既可以在調好的蜂蜜水里加一兩片新鮮的檸檬片,也可用蜂蜜把切好的檸檬薄片腌制起來,放在冰箱中,每次取出一片檸檬直接泡水喝。

8.萵筍

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春季因過敏而引發(fā)的鼻炎,緩解過敏病人的痛苦。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于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返回目錄

春分養(yǎng)生食譜

1、山藥炒萵筍

材料:山藥1根,萵筍1根,蔥、蒜適量,水、食用油適量。

做法:將山藥和萵筍分別對開再切片,山藥放鹽水里泡一會兒防氧化變色;起油鍋,蔥蒜爆香,先放萵筍片炒幾下;加入瀝過水的山藥片同炒;調入適量鹽,加少量水蓋上鍋蓋煮兩分鐘;最后調入少量雞精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補肺。

2、荷葉瘦肉淮山薏米湯

材料:瘦肉300g,荷葉2塊,薏米、扁豆、蓮子各一把,淮山一根,鹽、姜片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仁和淮山清洗干凈。然后將這三者清洗干凈后,溫水浸泡60分鐘左右。瘦肉洗凈,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荷葉主要功效是清熱毒、止血和祛濕。對于春季的寒濕也是有所療效的。再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3、赤小豆燉鯉魚

材料:鯉魚1尾(1000克以上),紅小豆100克,陳皮、花椒、草果各7.5克,蔥、姜、胡椒、鹽、雞湯、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鯉魚去鱗、鰓,摳去內臟,洗凈。將紅小豆、陳皮、花椒、草果洗凈,塞入魚腹。將魚放入沙鍋,另加蔥、姜、胡椒、鹽、雞湯,上籠蒸至魚熟后即可出籠,再撒上蔥花即成。

功效:行氣健胃,醒脾化濕,利水消腫,減肥。

4、炒扁豆煲鳳爪

材料:炒扁豆150克(中藥店有售)、雞腳4對、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炒扁豆稍浸泡,洗凈;雞腳去甲,切開,用刀背敲裂,洗凈;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油便可。

功效:利水化濕、健胃補氣。鳳爪即雞腳,中藥扁豆炒后更健脾化濕。其清潤可口,具有消暑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養(yǎng)生湯品。

5、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術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并斬件,芡實、北芪、白術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于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6、清炒馬齒筧

材料:馬齒莧、色拉油、鹽、姜、大蒜(白皮)、香油。

做法:將馬齒莧洗凈,切成3厘米長,入沸水鍋內焯水后撈出,瀝干水分;蒜子、姜切末。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馬齒莧,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適應于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

7、紅棗薏米淮山煮排骨

材料:排骨150克、紅棗10克、薏米30克、淮山250克、姜片20克,鹽、生抽、胡椒粉、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排骨洗凈斬件,以鹽、生抽、花生油拌勻備用;紅棗、薏米洗凈,浸泡30分鐘備用;煮開雞湯,放入紅棗、薏米和姜片慢火煮30分鐘,然后放入排骨和淮山中火煮熟,最后調味即成。

功效:除了祛濕之外,薏米還有“美容食品”的稱號,能夠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是很多愛美人士所鐘愛的食材。

〈〈〈返回目錄

1027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