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jié)氣的飲食文化
大暑節(jié)氣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排行第十二,此時是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漢族民間也有著各種因應這一時節(jié)的飲食習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暑節(jié)氣的飲食文化,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暑節(jié)氣的飲食文化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提到三伏天的飲食,北方有句俗語,叫作“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專家表示,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里,面食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同時因為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大量出汗,這樣一來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還會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而與大米相比,白面粉中的蛋白質更高一些,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也比精白大米約高出一倍,所以相比而言,吃面更有利于補充營養(yǎng),也更利于吸收。
大暑吃面條,營養(yǎng)專家對于常見的幾個問題也做出了解答:其一是菠菜面、胡蘿卜面等營養(yǎng)比普通的面條高嗎?專家指出,葉綠素、胡蘿卜素等都容易見光分解,長時間儲藏后,它們的顏色會越來越淺,含量越來越低,所以久放的蔬菜掛面不值得買。如果是現(xiàn)場用蔬菜汁制作的面條,倒是值得一吃。
其二是面湯到底該不該喝?簡單說,吃面條等淀粉類食物前后,適量喝一些溶入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面湯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因為很多掛面產(chǎn)品為了提高“筋力”,在面條當中加入大量的鹽或堿,這樣的面湯還是不喝為好。如果是自己加雞蛋制作的手工面,含鹽量低,可以適量喝一些。
其三,過水的面條營養(yǎng)價值會變差嗎?面條反復過水,其中的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會溶入面湯當中,含量會有所下降。然而,這些營養(yǎng)素正是夏天出汗多的時候人體特別需要的。因此如果吃過水面條,必須通過飲食搭配來彌補這些損失,比如給面條多配一些蔬菜,喝些紅豆、綠豆和扁豆等豆類種子煮的湯,或者下一餐喝小米粥、八寶粥之類粗糧全谷制作的食品。
大暑的食物禁忌
1、忌許多喝水
中暑的人必須選擇少量、多次喝水的療效,每次以不超出300ml為宜。勿切狂飲不止。因為,許多喝水不僅會沖淡胃液,從而陶染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彈排汗亢進。成果會誘發(fā)身體里面的水分和鹽分許多丟失,深重者適于鞭策熱痙攣的造成。
2、忌單純進補
大家中暑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沒有單純進補。假若覺得身材乏力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jīng)漸漸消退的暑熱會再東山再起,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3、忌許多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概屬于脾胃乏力,假若許多吃進生冷瓜果、寒性吃食,會傷害脾胃陽氣,使脾胃活動無力,寒濕內滯,深重者則會發(fā)現(xiàn)腹瀉、腹痛等前兆。
4、忌吃許多油膩吃食
中暑后必須少吃油膩吃食,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假若吃了許多的油膩吃食會加劇胃腸的負荷,使許多血液積滯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弱,人體就會感覺疲勞加劇,更輕松引起消化不好。
大暑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
大暑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少雨,許多地區(qū)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所以出門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
大暑天氣特點:氣溫酷熱
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少雨,許多地區(qū)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jié),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
恰如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v逢戰(zhàn)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比绻笫钋昂蟪霈F(xiàn)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nóng)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qū)雖然高溫出現(xiàn)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jù)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nóng)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氣候特點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chǎn)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如何養(yǎng)生?
一是要注意休息。時下暑性炎熱,容易耗氣,正常人都會覺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夠早休息,盡量不要熬夜。
二是要注意避暑,盡量避免在中午從事室外活動。從事室外活動最好選擇早晚較涼時分。如果不得不在中午從事室外活動,則要多喝涼水,但不宜多喝冰水;還應多喝解暑降溫的涼茶、綠豆湯等。
三是飲食最好以清淡營養(yǎng)為主。要保持蛋白量充足,多吃雞肉、鴨肉、豆腐、鴿子肉等,這類食物益氣健脾、開胃、利于消化;多吃冬瓜、芥菜、西瓜皮、葉子菜等;適當吃些消暑水果,如雪梨、山竹、西瓜等,但不能過量。同時適宜多喝補氣、消暑、開胃的湯,多喝綠豆、紅豆糖水,溫補的東西則不宜多吃,如狗肉、羊肉、紅參、鹿茸等。
四是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宜吃太熱氣的東西,冰冷的東西也應盡量少吃,尤其是冷飲。時下這種天氣,人體內較熱,一旦吃入過涼的食物,寒熱相激,腸胃本身比較薄弱的人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癥狀。
五是居室應保持幽靜、清潔、通風涼爽??蓪⒆≌瑑惹昂箝T窗洞開,徐徐而來的穿堂風可有效地降低室溫,有益空氣新鮮。炎夏,容易疲倦和煩躁是安然入睡之大敵。夏天應處事冷靜,不宜激動,使神經(jīng)處于安靜狀態(tài),做到“心靜自然涼”,因而會收到降溫、盡快入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