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暑節(jié)氣的含義
很快將要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濕氣最重的時節(jié),此時節(jié)養(yǎng)生保健的重點是“防暑”和“祛濕”。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關于大暑節(jié)氣的含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暑節(jié)氣的含義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故名曰大暑。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120°時為“大暑”節(jié)氣?!按笫睢迸c“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jié)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
大暑節(jié)氣期件的農事活動
(1)早稻收獲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黃”,對中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qū)來說,適時收獲早稻,不僅可減少后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要根據(jù)天氣的變化,靈活安排,晴天多割,陰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雙晚,最遲不能遲過立秋。
(2)灌溉
棉花花鈴期葉面積達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間土壤濕度占田間持水量在70-80%為最好,低于60%就會受旱而導致落花落鈴,必須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免土壤溫度變化過于劇烈而加重蕾鈴脫落。大豆開花結莢也正是需水臨界期,對缺水的反應十分敏感。農諺說:“大豆開花,溝里摸蝦”,出現(xiàn)旱象應及時澆灌。
(3)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發(fā)特別快,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長的作物對水分的要求更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黃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節(jié)孕穗,即將抽雄,是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要嚴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節(jié)氣到來要注意什么
第一,不要大量喝冷飲。涼飲喝太多了會損傷陽氣而導致生病,比如咽喉疼痛、腹痛等,給人帶來諸多不便。
第二,不要大量喝涼茶。夏季消暑,喝涼茶是最簡單的方法,人們在此燒烤的時候尤其喜歡喝涼茶,長期大量飲用涼茶也會使胃寒,對腸胃造成較大的損傷。
大暑的養(yǎng)生方法
大暑節(jié)氣,高濕的“桑拿天”多,公眾要當心中暑,小心防曬。為了預防中暑:建議采用八種大暑養(yǎng)生方法。
1、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室內要有良好的通風;
3、積極治療各種原發(fā)病,增加抵抗力,減少中暑誘發(fā)的因素;
4、可隨身備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5、注意多食含鉀食物。
6、中午前后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溫;
7、避免在烈日下暴曬,白天出門最好打傘、戴帽子;
8、要充分飲用涼開水、飲料,并加少量鹽,以補充體內鹽分;
大暑養(yǎng)生方法有很多。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天“內,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這樣的特點給人們的工作、生產、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因此,這段時間內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小心中暑。一旦發(fā)生中暑,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其喝些淡鹽水、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大暑節(jié)氣該怎么好好養(yǎng)生
一、防情緒中暑
按照中醫(yī)“天人相應”之說,氣候變化會引起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大暑時節(jié)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異常狀態(tài),這是“情緒中暑”引起的?,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人的神經(jīng)細胞對夏日氣溫、氣壓和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jié)功能,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jīng)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癥狀。
一旦出現(xiàn)全身明顯乏力、頭昏、惡心等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高溫作業(yè)或易中暑人群,為了以防萬一,平時也可以適當吃點藿香正氣水。
為防“情緒中暑”,一旦火氣上來,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
二、補水宜喝粥
在大暑節(jié)氣養(yǎng)生,首要是補水。此時節(jié)喝藥粥能補氣清暑,健脾養(yǎng)胃。
李時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薄岸仁钪唷背_x用粳米、綠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養(yǎng)胃的谷物為主料,輔以百合、蓮藕、黃瓜、冬瓜、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寒涼清熱蔬果,加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jīng)鲆鏆?、滋陰補血的肉制品煮熬而成。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yǎng)民”。大暑期間,還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瓷剿幱醒a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藥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精力旺盛。
三、適宜“慢”運動
由于大暑前后,溫度相對較高,加之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熱,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養(yǎng)生首先要避開在悶熱天氣下的過度勞動,盡量少出門、少活動。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fā)出來,盡量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強度適中的運動。
專家提醒,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中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如快跑、器械運動等。
而對于年輕人而言,游泳是夏天鍛煉身體的首選運動項目。據(jù)悉,經(jīng)過游泳鍛煉后,能充分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體內組織細胞新陳代謝旺盛,對防治慢性氣管炎,改善肺氣腫有良效。而游泳還能提高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增強心臟的功能,減少代謝廢物在血管壁上的沉著。但即便如此,游泳的時間還是有講究的,最好選在早上或晚上,且不宜在飯后一小時內進行,游泳前還必須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以避免發(fā)生抽筋和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