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知識點歸納
高效的學習,要學會給自己定個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后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某跻徽Z文知識點歸納梳理,歡迎參閱呀!
初一語文知識點歸納梳理
一、重點字詞識記清單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頹tu鱗ln藻zǎo荇xng與y其奇者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五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俱備四時:四季。俱:都。(3)曉霧將歇曉霧:清晨的薄霧。歇:消散。(4)夕日欲頹:墜落。(5)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欲界:人間。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6)沉鱗競躍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爭著。躍:跳躍,這里指跳出水面。(7)自康樂以后:謝靈運。(8)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y:參與,這里指欣賞。⑼念無與為樂者念:考慮,想到。與:和,跟⑽相與步于中庭相與yǔ:共同,一起。步:散步。中庭:院里。(1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⑿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⒀月色入戶:門。⒁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至:到。⒂水中藻荇交橫:交錯,縱橫。⒃懷民亦未寢:睡。⒄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
二、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答謝中書書》作者陶弘景(人名)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北朝時期醫(yī)學家、文學家,有《陶隱居集》。
2、《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朝文學家。他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為三蘇。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三、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一)《答謝中書書》
1、《答謝中書書》中表現(xiàn)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見底。
2、表現(xiàn)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3、表現(xiàn)晨昏(朝夕)變化之美(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的句子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總領全文的語句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5、慨嘆抒懷,總括全文的句子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6、作者把自己與謝靈運相比的句子是: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7、文中先仰視的句子高峰入云,再俯視的句子清流見底,后平看的句子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二)《記承天寺夜游》
1、《記承天寺夜游》中寫庭院月色美景(用比喻寫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議論抒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3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戶。
四、重點句子翻譯清單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水的美,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談論。
2、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3、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4、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5、實是欲界之仙都:實在是人間天堂。
6、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子,四季都有。
7、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奇異景色的人了。
8、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9、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
10、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1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七年級語文知識點筆記
一、積累與語言運用
1、生詞:每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2、古詩:(1)課外古詩詞(P231-240,共十首);(2)課內(nèi)(木蘭詩);(3)《房
兵曹胡馬》(P228)(四種形式:上下句、理解型、運用型、積累型默寫)
3、現(xiàn)代詩:(1)第四課(兩首);(2)《黃河頌》;(3)《老馬》(P229)
4、語言運用:朗讀重音(P165)
5、課外積累:(1)名著導讀:《童年》、《魯濱孫漂流記》、《昆蟲記》。(了解作
家、國別、主要內(nèi)容、主題思想、作品地位影響評價);(2)書法:唐代四大書法家、顏體書法特征(P273);(3)漢語詞類表:實詞(P280-281):(4)實踐活動與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戲曲大舞臺》、《探險》、《馬的世界》。
二、文言文閱讀
1、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孫權勸學》、《口 技》、《傷仲永》、《夸父逐日》、《兩小
兒辯日》、《狼》。
2、文言文知識概講:(1)實詞: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2)虛
詞: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譯:增刪調(diào)留;(5)節(jié)奏:不劃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題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處。
4、善于評價、議論、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第一單元:1、整體感悟文章思想內(nèi)容,學會圈點批注;2、記錄自己的閱讀體驗,要把生活體驗與閱讀結合起來;3、大膽質(zhì)疑,主動探究。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寫景抓住層次、順序、特征,融情入景;(2)夾敘夾議的寫法。
2、《爸爸的花兒落了》:(1)前后照應,運用伏筆;(2)插敘的運用;(3)平淡的敘事之中飽含深情。
3、《丑小鴨》:(1)童話文體,象征手法;(2)哲理性強,富教育意味。
5、《傷仲永》:(1)敘事說理,敘議結合;(2)先揚后抑,對比手法;(3)語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單元;1、了解歷史知識,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和語言文化;2、理解作品內(nèi)容,把握作品主題。
6、《黃河頌》:(1)抓住關鍵詩句,體會意味;(2)領會詩句的語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學會讀現(xiàn)代詩。
7、《最后一課》:(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內(nèi)心品質(zhì)、思想感情;(2)品悟語言,領略以小見大的藝術美;(3)細節(jié)描寫與前后照應。
8、《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1)飽含哲理的語言,意味深長;(2)比喻手法與說理相結合;(3)層層推進,水到渠成,以理服人。
10、《木蘭詩》:敘事詳略得當,互文、排比、對偶修辭手法的運用。
第三單元:1、體會名篇課文的語言特色;2、體會名人偉人的人格可貴、精神閃光之處。
11、《鄧稼先》:(1)詩文的作用;(2)議的手法。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1)過渡段的作用;(2)描寫在敘述中的作用。
13、《音樂巨人貝多芬》:(1)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對人物描寫的作用。
15、《孫權勸學》:(1)人物的性格;(2)語言描寫對人物心理的'體現(xiàn)。
第四單元:1、豐富文化素養(yǎng),提高文化素質(zhì);2、結合體驗感悟理解作品中人生哲理;3、正面?zhèn)让嫦嘟Y合,虛寫與實寫相結合。
16、《社戲》:(1)融情入景;對比手法;用詞的準確生動。
17、《安塞腰鼓》:(1)排比反復比喻夸張的手法;(2)動與靜、虛與實、有聲與無聲、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藝術魅力;(3)陽剛之美,生機蓬勃,對明天的憧憬;(4)想象的作用,產(chǎn)生美感,增加厚度,突出主題。
20、《口 技》:(1)辨析時間詞、象聲詞;(2)層次清楚,首尾呼應;(3)正面?zhèn)让嫦嘟Y合。
第五單元:快速閱讀法。(P189)
第六單元:將個人情感融入對動物的描寫之中,讓動物也散發(fā)人性的光芒,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主題傾向(動物小說即人類小說、社會小說)。
26、《珍珠鳥》:(1)散文化的語言,意味雋永,舒緩輕靈;(2)融情于敘述描寫之中;(3)卒章顯志,拓展主題。
27、《斑羚飛渡》:(1)自然環(huán)境描寫(彩虹、傷心崖)對主題的表現(xiàn)作用;(2)第一人稱對主題的表現(xiàn)作用。
28、《華南虎》:(1)詩歌意象的含義:囚籠、面孔眼睛、帶血的趾爪、血的溝壑、“觀眾”、“我”、“華南虎”;(2)融入作者獨特的人生感悟與思想。
29、《馬》:(1)對比描寫;(2)多角度思維。
30、《狼》:(1)事理結合,相得益彰;(2)本文的主題思想。
四、寫作與表達。
1、本冊重要主題:成長、偶像崇拜現(xiàn)象的討論、人與動物或我與動物。
2、方法:積累素材,多作練筆;學習佳作,講究方法;注意審題,謀篇布局;打好腹稿,列好提綱;寫好開頭,首尾呼應;注意書寫,逐漸提高。
初一語文基礎知識點
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點。例:《海燕》以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無產(chǎn)階級____先驅(qū)者的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爭的鮮明特征。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例:《白楊禮贊》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并以此設喻,表現(xiàn)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例:《白楊禮贊》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zhì)、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yè)而抗爭、戰(zhàn)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nèi)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diào)事物的特征。例:《白楊禮贊》先說白楊
初一語文重要知識點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解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時,有一個方法或手段問題,人們習慣上將它稱為表達方式。
比如: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而說明文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diào)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fā)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jù),使立論有根有據(j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初一語文必知知識點
1、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降瓰樯鷦樱願W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形象。
2、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給物賦予人的形態(tài)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敘事透辟,條分縷析;長于抒情。
4、夸張: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diào)某一感受。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揭示本質(zhì),給人以啟示。
5、反問:起強調(diào)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6、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的注意、思考。
7、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有音樂感;抒情酣暢;便于吟誦,易于記憶。
8、反復:多次強調(diào),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
注:上面只是簡要給出各種修辭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內(nèi)容具體來回答,避免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