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會考知識點細總結(jié)
中考語文會考知識點細總結(jié)歸納
明確學習的目的,制定學習計劃。端正學習態(tài)度,在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中是極為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中考語文會考知識點細總結(jié),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中考語文會考知識點細總結(jié)1
一、文言文閱讀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后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中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xiàn)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nèi)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初中教材中出現(xiàn)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故事(文章)的情節(jié),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nèi)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nèi)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復習掌控的范圍內(nèi),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復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同學們在做現(xiàn)代文閱讀時,一定要有文體意識,即讀完文章首先要作出一個文體判斷,然后按文體調(diào)動考點知識儲備,千萬不可混淆。
先來談記敘文閱讀:
8.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主旨、概括段意?!罢w閱讀”與“粗知大意”不是同一概念“粗知大意”一般是指閱讀流程中的第一流程,即大至了解文章意思。而“整體感知”是貫穿于閱讀的全過程,“整體感知”至少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感知本文主要內(nèi)容,作者主要情感(或見解),產(chǎn)生閱讀者自己的感受;二是敏銳地感覺到體現(xiàn)主要內(nèi)容,主要感情(或見解)的有關語句,三是發(fā)現(xiàn)上述語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落實自己的感受。
9.解釋詞意應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來具體結(jié)合某個詞的詞意。文章中的有些詞語,往往不是它本來的意思,必須根據(jù)前后文去理解它的含義。
10.修辭是選擇最適合表達需要的語言手段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以提高表達效果的方法。修辭的范圍很廣,初中階段要求識別比喻、擬人、夸張、排比、設問、反問、對比等七種修辭方法并說出其表達效果。
11.閱讀現(xiàn)代文要理解句、段、篇的關系。根據(jù)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來理解一段話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根據(jù)各段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來理解一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
12.理清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主要有順敘、倒敘和插敘,要重點掌握插敘的作用。做題時想一想,文章為什么要用倒敘、為什么要用插敘,其實這都與中心有關系,如果沒有關系,就沒必要倒一倒或插入一段。
13.記敘文里的人、事、景、物都是記敘所用的材料。記敘文里記人、敘事、寫景、狀物都是為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一定看法,它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叫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處理中心和材料兩者間的關系上,先看材料。
14.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是文章中最基本的表達方式,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議論文、一般都要綜合運用幾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最復雜也最重要。描寫有兩大類:人物描寫(肖像、心理、語言、行動)和環(huán)境描寫(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
15.語言的表達能力,記敘文的語言有著它鮮明的個性,它的主要特點是具體、生動、形象。
再來談說明文閱讀:
16.說明文閱讀對理性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要養(yǎng)成邊讀邊問的習慣。
閱讀過程中至少有六問:
(1)說明對象是什么?
(2)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段落層次的劃分和段意的歸納)
(3)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4)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和列圖表)
(5)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準確。
(6)文章揭示了說明對象的那些特征?捕捉有效語言信息。捕捉有助于把握說明對象特征的語言,有效語言信息的具體體現(xiàn):
中心句,即能揭示文章和各段大意的句子。(往往段首句或段尾句是中心句)
過渡句,承上啟下;能揭示事物特征的重要語句;對既有信息進行篩選處理。
接下來談議論文閱讀:
17.議論文中的論點是統(tǒng)攝全文的觀點。論點的表述形式一般是明確的判斷句或肯定的陳述句。
18.論據(jù)為事實論據(jù)(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實,以及統(tǒng)計數(shù)字等)、理論論據(jù)(包括一切經(jīng)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為人們所認識的真理),論據(jù)的作用和補充論據(jù)是常見題型。
19.論證的基本方法及其作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20.論證結(jié)構(gòu):(總分、并列、層進、對比)
21.閱讀綜合性文章的時候,應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文體知識,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所表達的見解、主張、寫作意圖等,把握文章的思路,一般地說,綜合性的文體包括雜文、隨筆(筆記)、評論文章、散文(不是純記事、寫景的)、科技小品等。(包括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感情展開的過程),能從語言形式入手分析思想內(nèi)容,再由思想內(nèi)容來感悟語言表達的作用和效果。
三、寫作
22.調(diào)動以往積累,系統(tǒng)總結(jié)自己作文中的經(jīng)驗教訓。
對以往寫過的作文,要來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挑選其中寫得較好的幾篇文章,進行認真修改,編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選”,臨場應考無論碰到哪種類型的題目,都容易心中有底,思考有路,這比猜題碰運氣好多了。
23.歸類整理自己作文中的錯字病句。
如能借總復習之機,把自己的錯字、病句一一抄出,按不同類型歸并起來,容易引起自己的警惕,查明其產(chǎn)生的原因,防止它們再次出現(xiàn)。
中考語文會考知識點細總結(jié)2
說明文語言考點總結(jié)
一、例題解析
【2016·重慶】
21.請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5分)
(1)每笑一聲,從面部到腹部約有80塊肌肉參與運動……
(2)笑,不正是一種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嗎?
參考答案
(1)"約"即"大約",說明這里的"80塊肌肉"是一個個估計的數(shù)字,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這里運用比喻(打比方),將"笑"比作"美容操",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麗的作用,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二、答題技巧
1、句子類
(1)作文中引用的傳說、故事、詩句或史料的作用的題時,先答它們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再答作用的相關術(shù)語。
引用的內(nèi)容相關術(shù)語
傳說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故事
詩句
史料使文章更真實可信
2、鏈接材料類
(1)核心:找準原文與鏈接材料相關聯(lián)的語句。
2018中考語文知識要點二: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不少同學期中考試后都有點迷茫,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在期末考前把成績提上來,其實很簡單,期中考試哪道題不會,就把答這道題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答題技巧做匯總,然后每天只刷這一種題。把這種題都做會之后,再做另外一種題。很多高中生和大學生都在用這種學習方法,效果也非常好。
下面是一位中考語文閱卷老師總結(jié)的閱讀理解的一些答題知識點,希望能對大家做好閱讀理解題有幫助。
1)文章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記敘文)
2、開篇點題,提出中心(中心論點)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論點或論題(說明對象),激起讀者閱讀興趣。
文章結(jié)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華感情
2、篇末點題,提出中心或中心論點
3、總結(jié)上文,提出倡議,發(fā)出號召
一句話或一段話的作用
1、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jié)全文、點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2、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①、充當事實論據(jù),證明前(后)一句話,進而證明中心論點;②充當?shù)览碚摀?jù),證明前(后)一句話,進而證明中心論點;③說明了前(后)一話(說明事物的特征)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聯(lián)想、想象、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欲揚先抑、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運用典故、直接抒情、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等。
“這”、“它們”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會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將找到的內(nèi)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jié)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fā)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fā)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限字題的解答
1、根據(jù)題目要求作完全準確的表述(此時不要過多地考慮字數(shù)的多少);
2、對照字數(shù)要求進行簡縮:①去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②多音節(jié)詞改為單音節(jié)詞,③用簡稱(尤其是地名)。
3、將符合題意和字數(shù)要求的句子連起來讀一遍,是否有語病,有,必須修改。要做到句子簡明、完整、通順、明確。
語句作用、含義分析、語句賞析題
1、句中用了關聯(lián)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lián)詞表轉(zhuǎn)折關系;用了關聯(lián)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lián)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diào)后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diào)前置(即調(diào)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diào)“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見佳,我以為”一句是為旗幟鮮明地強調(diào)作者對“雷峰夕照”這一勝景的評價是“并不見佳”。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yōu)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或用了動詞、形容詞……再評思想內(nèi)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4、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5、說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nèi)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6、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7、議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8、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jié)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zhuǎn)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tài)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句子比較分析題
常見題設:原句換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與改句哪個好?刪詞句。
答題方法及步驟:1、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2、分析原句優(yōu)點;3、分析改句缺點。
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jié)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根據(jù)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根據(jù)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根據(jù)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于夸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jié)、年代)、地點、環(huán)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nèi)。
根據(jù)文意給相關名詞下定義
以給“轉(zhuǎn)基因作物”下定義為例。
1、格式A:轉(zhuǎn)基因作物是一種…………的作物。格式B:一種…………的作物叫做轉(zhuǎn)基因作物。
2、注意點:下定義必須把握住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如“作物”就是“轉(zhuǎn)基因作物”的本質(zhì)屬性;“數(shù)學方法”就是“統(tǒng)籌方法”的本質(zhì)屬性。
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一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二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xiàn)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于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于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于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nèi)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fā)……、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
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chuàng)新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根據(jù)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2、結(jié)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
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4、根據(jù)生活、學習經(jīng)驗,判斷優(yōu)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
5、聯(lián)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xiàn)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6、調(diào)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nèi)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nèi)的聯(lián)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
2018中考語文知識要點三:文言文復習有高招
新一輪中考復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wǎng)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復習方法》,僅供參考!
文言文的復習應按照《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注重積累,《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背誦的文言詩文總量在2萬字左右,因此,我們應積累一定的背誦、默寫量,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當然,有些文章可全文進行背誦和默寫,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背誦和默寫均應以理解為前提,唯有理解深刻、透徹,背誦和默寫方能順暢、嫻熟,尤其是同學們感到難度較大的“理解性默寫”,也就能應付自如了。
除了名篇、名段、名句的積累外,還應注重詞語的積累。《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文言實詞的積累量在150個左右,還要求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理解常見文言句式。從2010年中考[微博]試題來看,文言實詞的積累重點應放在一詞多義、詞性活用上,恰當兼顧古今異義、通假字。課文中有注釋的實詞應該掌握,沒有注釋的、但在句子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實詞也應該掌握,因為這些實詞對疏通句子意思起到了重要作用,舍其則理解句意會帶來偏差。另外,應掌握“之、其、以、而、何、于”等六個虛詞的用法。
至于課外短文的閱讀理解,有的學生感到復習無從入手,其實,課外短文的復習得益于課內(nèi)文言文的積累,因為課外文言短文所選的的材料一般都很淺顯,如2009年中考的“慈雞”、2010年中考的“五易其稿”其難度相當于初一、初二年級所讀過的文言文,其知識內(nèi)容與課內(nèi)有一定的聯(lián)系,所解釋的字詞在課內(nèi)文章均學習過,句子意思的解釋也是與初三學生認知水平接近,至于冷僻字詞,試題中會有相關的注釋,幫助學生理解。據(jù)此,只要平常認認真真學習好課內(nèi)文言文,積累一定量的詞語、句子,課外文言短文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7、發(fā)揮聯(lián)想、想像補寫有關內(nèi)容;
8、對文中的藝術(shù)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中考語文會考知識點細總結(jié)3
1.《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jié)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蘆花蕩》。
2.《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3.《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后》《夢谷集》等。
4.《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發(fā)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5.《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 錢鐘書,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7.《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作者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F(xiàn)代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葉圣陶集》里。
9.《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并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10.《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11.《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經(jīng)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郁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后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圣"。
14.《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5?!洞鹬x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
16.《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17.《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18. 《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
19. 《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shù)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20.《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詩人,現(xiàn)存詩作近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