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教案模板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豆糯萍寂c思想文化(一)》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教案
教學目標
(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2)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
(3)認識商博良等人為解讀古文字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執(zhí)著追求、不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埃及的象形文字 佛教的產生
教學難點 的產生、性質的演變與傳播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介紹: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
創(chuàng)造者:古埃及人
影響: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對以后的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
象形文字:是用符號把客觀物體的形象描摹下來的一種文字,即所謂“畫成其物”,所以我們習慣上把它稱為象形文字。它對以后的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
教師介紹:文字的發(fā)展
表意符號(象形) 表音符號 字母符號 音字節(jié)
新課介紹:象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約有700個。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fā)展,除了像圖畫那樣表示具體的事物形態(tài)外,同時也可以表示某些新的抽象概念。象形文字的進一步發(fā)展,則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而且還具有表音的作用,并出現了音節(jié)字。音節(jié)字中有一小部分簡化為字母符號,共有24個。
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最初是刻在或寫在石頭、木頭或紙草上,通常是由右向左書寫,但也可以由左向右書寫。埃及神廟的墻壁、陵墓、石柱、石碑、懸崖巖石上至今還保留著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神的語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
創(chuàng)造者:蘇美爾人
影響: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楔形文字: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寫在泥坯上,然后把泥坯烘干,成為泥版。這種刻在泥版上的文字因它的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圖片展示古代西亞的楔形文字
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代東方的拉丁語”)
投影展示:楔形文字泥版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影響:為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字母文字的發(fā)展
古埃及文字、西亞文字 腓尼基人腓尼基字母文字
(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 )
古希臘人:希臘字母
拉丁人:拉丁字母(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師介紹:世界三大宗教簡況
名稱 產生 時間 誕生地 創(chuàng)造人 經典 教義 主要節(jié)日
佛教 伊斯蘭教
“眾生平等”、因果輪回、忍耐服從
喬達摩·悉達多 前6世紀
浴佛節(jié)《大藏經》古印度
忍受苦難,死后升入天堂liuxue86.com
圣誕節(jié) 復活節(jié) 1世紀
《圣經》耶穌 巴勒斯坦 7世紀
開齋節(jié) 宰牲節(jié)《古蘭經》
信仰真主安拉 阿拉伯半島
什么是“四諦”
苦諦:人生所經歷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
集諦: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 行動,有行動就會造業(yè),造業(yè)就不免受輪回之苦
滅諦:必須消滅一切欲望,達到不生不滅的“涅磐”境界,才能消滅苦因,斷絕苦果
道諦:要達到“涅磐”必須修道
大乘教:尊如來佛為最高神,“普渡眾生”印度北部、中亞、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
小乘教:不拜偶像,自我超度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
浴佛節(jié)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我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
節(jié)前,佛教徒將寺院打掃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凈。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許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準備參加于次日清晨舉行的紀念法會。香花叢中的幾案上安放著一個銅盆,盆中注滿了用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湯,湯中立著一尊銅像。沐浴開始前,寺院住持率領全寺僧眾禮贊誦經,隨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僧眾和居士們一邊念一邊依次拿小勺舀湯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點香湯點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災除難。
節(jié)日:涅槃節(jié)(農歷二月十五)
浴佛節(jié)(農歷四月初八)
傳播路線:向北、向南兩條路線
圖片展示:浴佛節(jié)
地下教堂
經典《圣經》
會的分裂:
東派:又稱東正教,以希臘語為中心。
西派:又稱天主教,以拉丁語為中心。
新教:十六世紀在歐洲宗教改革中產生。
復活節(jié)
復活節(jié)是紀念耶穌復活的節(jié)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復活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jié)指的是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jié)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jié)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典型的復活節(jié)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關系: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是這一季節(jié)的象征。
開齋節(jié)
傳說古時候,人們?yōu)榱硕惚墚愖褰y(tǒng)治者的侵犯,藏在深山里,白天不敢生火做飯,到月亮出來時才做飯吃。后人為了紀念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規(guī)定穆斯林每年要守齋一個月。在這期間,人們在日出前都要吃飽喝足。日出后整個白天,不論怎樣饑餓都不許吃喝。但是,老人和小孩可以例外。這樣經過整整一個月的“封齋”,人們終于盼來了開齋節(jié)。這天清晨,穆斯林們沐浴更衣,到清真寺禮拜,走親訪友。三十天莊嚴神圣的守齋活動就這樣結束了。
宰牲節(jié)(古爾邦節(jié))
它與開齋節(jié)、圣紀日同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jié)日,而且是最大的節(jié)日。因襲傳統(tǒng)的宗教習俗,在過宰牲節(jié)時,凡有條件和能力的穆斯林家庭都要買來活羊宰殺。即使買不起活羊的窮人家也得想辦法弄點兒肉來打打“牙祭”。
圣城——耶路撒冷
合作探究:你知道哪些是宗教活動,哪些是迷信活動?
宗教與迷信
迷信泛指對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國歷史上長期活動的占卜、相術、風水、算命、拆字、召魂、圓夢等大多產生或流行于封建社會。習慣上稱為封建迷信。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其發(fā)生、發(fā)展和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 ,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依法進行管理,開展規(guī)范的宗教活動。
宗教信仰與迷信從認識論上進的確有共同之處,它們都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屬于宗教范疇,迷信職業(yè)者不過是利用這些活動騙人錢財,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2.猜一猜
下列建筑分別與哪一種宗教有關
伊斯蘭教
麥加大清真寺
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
六合塔
寒山寺
佛教
靈山大佛
課后小結
本課主要講述了兩個內容:1、古代文字的起源、發(fā)展、演進的過程。2、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背景音樂、原因、影響及其作用。文明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充實了我們自身。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習題
1、世界三大宗教在全球產生了廣 泛而深遠的影響,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佛教 B、基 督教 C、伊斯蘭教 D、印度教
2、每年的12月25日的圣誕節(jié)是西方許多國家的重要節(jié)日,與這一節(jié)日直接相關的宗教是
A、佛教 B、 C、伊 斯蘭教 D、印度教
練習冊第8課
板書
古代神秘 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的楔形文字
的文字 腓尼基人創(chuàng)造的文字為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創(chuàng)立
佛教 教義:“眾生平等”“忍耐順從”
傳播:東亞、東南亞地區(qū)
世界三大宗教 1世紀,耶穌創(chuàng)立
教義:“救世主”,忍受苦難,死后升入“天堂”
7世紀,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
伊斯 蘭教 教義:信仰唯一的神“真主”
作用: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tǒng)一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紀產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紀,產生在巴勒斯坦一帶的,公元7世紀,產生在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
2.能力培養(yǎng):
通過指導學生觀看課本的有關插圖,例如,《羅塞塔石碑》,楔形文字圖片,《字母演進圖》,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點,感知古老文字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觀看視頻等,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背景、創(chuàng)立人、基本教義,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響,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2)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產生。
教學難點:的產生、性質的演變與傳播。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出示用象形文字寫的十二生肖字,讓學生來猜一猜,分別是什么字。引出古代有很多需要我們了解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新課學習】: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學生思考:什么叫象形文字?古埃及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形成于什么時候?有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它用圖形表示事物。使用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對后來的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
師:象形文字簡單的說,就是“以畫其物”。出示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山、水、日、月紙片。讓學生體會,什么是“以畫其物”。古埃及象形文字約有700個。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fā)展,它不僅表示一定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了音節(jié)字。在此基礎上,音節(jié)字中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是有影響的。
學生思考:現在埃及使用什么文字?阿拉伯文。那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怎么發(fā)現的呢?學生看視頻,然后回答自己的感受。學生發(fā)言,最后老師總結。
師:文字能傳承文化,傳承知識,使后人能夠了解到古代發(fā)生的事情,學習到前人所留下的知識,文化。戰(zhàn)爭對文化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戰(zhàn)爭的作用具有兩面性。
2、楔形文字
學生思考:楔形文字是什么人創(chuàng)造的?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影響?
學生集體回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像楔子。
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只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yōu)橹本€的圖形。由于它被廣泛使用,人們稱它為“古代東方的拉丁語”。
3、學生思考:我國的古代文字最早的是什么文字?出現在什么時代?是不是我國的文字比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文字晚?(甲骨文,商朝,只是發(fā)現的比我國的早。倉頡造字距今四、五千年,半坡的刻畫符合距今五、六千年。)
4、字母文字的演進
出示字母的演進示意圖
字母文字的演變和影響: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fā)展成字母文字,后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chuàng)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qū)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構成了現代歐洲各國字母文字的基礎。
(二)、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性三大宗教為、伊斯蘭教和佛教,而其它宗教則主要為民族性宗教或地域性宗教。
學生看視頻,結合課本填表格。
1.佛教
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矛盾尖銳,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了。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義眾生平等,忍耐服從,消滅欲望。公元最初兩個世紀,佛教出現大乘、小乘兩大教派,“乘”是“渡”、“運載”的意思。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小乘佛教堅信釋迦牟尼的遺教,注重倫理教誨,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脫人生苦難),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
大乘佛教發(fā)展和修正了釋迦牟尼的說教,尊奉如來佛為最高神,同時造出許多偶像加以崇拜;它還認為人們不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眾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亞、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
2.
在1世紀時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耶穌就是“救世主”。產生后不久,逐漸分化為兩派:以希臘語地區(qū)為中心的東派和拉丁語地區(qū)的西派。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分裂,東部稱正教,即東正教;西部稱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紀時,西部教會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了一些新宗派,稱為新教,后又不斷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現象。對歐美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實政治、社會生活中也有相當的影響。
3.伊斯蘭教
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信仰“真主”。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
學生討論:1、三大宗教有什么共同點?(產生的背景相同,都有自己信仰的神,都主張忍讓順從,都得到統(tǒng)治者的支持,都得到廣泛傳播。)
2、三大宗教為什么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出示傳播示意圖)
3、宗教、迷信、邪教之間是否相同?你知道哪些是宗教活動、迷信活動、邪教活動?
學生發(fā)言,老師總結。
迷信泛指對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國歷史上長期活動的占卜、相術、風水、算命、拆字、召魂、圓夢等大多產生或流行于封建社會。習慣上稱為封建迷信。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有其發(fā)生、發(fā)展和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 ,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依法進行管理,開展規(guī)范的宗教活動。
宗教信仰與迷信從認識論上進的確有共同之處,它們都相信和崇拜神靈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屬于宗教范疇,迷信職業(yè)者不過是利用這些活動騙人錢財,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
邪教經常披著宗教的外衣之,打著“科學”的旗號,以“自由”、“人權”為幌子,散布各種異端邪說,制造駭人聽聞的邪教慘案。邪教在散布歪理邪說時,多采用神秘主義伎倆,裝神弄鬼,神化教主,用各種聳人聽聞的大災大難恐嚇邪教成員,或用種.種“入教”的“好處”誘騙邪教成員。但萬變不離其宗,邪教的本質集中體現在反人類、反科學、反社會、反政府四個方面。
課后習題
1.產生于( )
A.兩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巴勒斯坦地區(qū) D.小亞細亞地區(qū)
2.下列文字中對以后的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是( )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金文
3.在西亞已經出土數百萬塊泥版文書,它們是研究西亞歷史的寶貴資料。這些文書是用什么文字記載的(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4.西方的拉丁文字最早起源于( )
A.希臘字母 B.腓尼基字母 C.西亞居民早期字母 D.埃及字母
5.以下哪個地方是穆斯林一生中最希望拜謁的地方( )
A.麥加大清真寺 B.“哭墻” C.巴黎圣母院 D.圣索菲亞大教堂
6.下列關于佛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會矛盾非常尖銳的情況下產生的
B.佛教教義對當時渴望解除苦難的人們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同時也否認眾生平等
D.很多國王利用佛教“忍耐服從”的教義并大力扶植
7.麥加與以下哪種宗教關系密切( )
A.佛教 B. C.道教 D.伊斯蘭教
8.電視劇《西游記》中描述的“如來佛”這一角色,其原型來自于歷史人物( )
A.喬達摩·悉達多 B.耶穌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