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健康知識百科
中醫(yī)誕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醫(y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后歷代均有總結發(fā)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闹嗅t(yī)健康知識百科,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看中醫(yī)前有5個“不要”
1.不要化妝
“望診”對診斷非常重要,一定要讓中醫(yī)師看到你的“本來面目”。
2.勿吃易染舌苔的食物
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變得白膩;楊梅、烏梅等,容易使舌苔變黑;咖啡、橘子以及維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變黃;就診前剛喝熱飲,可使舌質變紅。
3.勿食用氣味濃烈的東西
不要使用氣味濃烈的香水或護膚品;不要吃氣味濃烈的食物,如蔥、蒜等,以免影響聞診的準確性。
4.不做劇烈運動
脈診是中醫(yī)診病的重要手段,就診前應盡量保持心情平靜,避免情緒急躁和劇烈運動等因素,對診斷造成影響。
5.勿用舊處方或他人處方
中醫(yī)在診病治病過程中,非常重視個體的體質差異,患病的原因、時間、地點、表現(xiàn)不同,藥都會不同。除非醫(yī)生允許,請不要沿用以前的處方,或他人處方。
山藥養(yǎng)生保健應用:
本品是藥食兩用的常用滋補保健品,能滋養(yǎng)脾胃,補而不膩,香而不燥,常人久服,健身強體,延年益壽。老弱體虛乏力,食之便溏,小兒消化不良,疳瘦泄瀉,服之可調補脾胃,健脾止瀉。
山藥能補肺止咳,對呼吸道疾病功效顯著,老人、兒童咳喘易發(fā)者亦可預防性進補。肺主皮毛,故本品又能通過補肺而潤皮毛,益顏色,肌膚干燥、面容晦暗者可用以美容。
山藥具補腎益精固澀作用,凡中年腎虛,早泄夢遺,頭昏目眩,健忘失眠;老人腎衰,耳聾目暗,腰腿無力,尿頻尿多;小兒腎氣未充,遺尿頻仍;婦女脾腎不固,白帶綿綿;以及病后虛損,贏瘦神疲,自汗盜汗,口干膚燥等,均可長期服用本品以調養(yǎng)補益。
日常生活中常見或者時常聽說的中藥
祛風藥:能讓“風”型的疾病發(fā)散。
生姜(偏熱);薄荷(偏寒);菊花--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你可能沒想到吧,吃個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夠達到“發(fā)散”病邪的作用。
祛熱藥(寒涼藥):能夠驅除“熱性疾病”。
大家都會記得,在非典期間,為了防止發(fā)燒癥狀的非典,一時間,板蘭根成為藥店里最強手的藥物,那只很長時間脫銷,那時候,要送禮,一大袋板蘭根是最為貴重而有情誼的禮品。--非典的癥狀是發(fā)燒,而板蘭根的特點是“寒型藥”,能有驅散熱疾之效。
黃連,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藥,“良藥苦口利于病”,說的就是黃連。
祛濕藥:能夠瀉利祛濕、化瘀活血、理氣化滯(注意:“濕”的概念很廣,包括痰、瘀、滯等)。
冬瓜皮,也是中藥,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湯就能很快通暢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電影中??吹降模湃俗脚撕拖矚g讓對方誤食巴豆,這樣就會讓人大瀉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藥;桃仁,也是中藥。你可以想象:武俠小說中,桃花島上的黃藥師,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藥,避免武打爭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藥:能夠驅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夠潤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夠起到潤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屬金、肺)。
蜂蜜也是中藥,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暢,蜂蜜具有潤華、宣泄的功效,喝點蜂蜜,很開能夠通瀉腸道,暢通大便。
祛寒藥(溫熱藥):能夠驅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讓人吃得滿頭大汗(陳佩斯在春節(jié)晚會小品中就演過一個喜歡猛撒胡椒粉、吃面條大汗淋漓的人)?;ń?、胡椒就是典型的熱型中藥。